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正式爆发。在这场激烈的前线战斗中,许多牺牲的战士中,有不少是“军二代”,即军人家庭的后代。他们的父辈曾为中华民族的抗击外敌和解放事业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与鲜血,而这些年轻的战士们也选择了与父辈相同的道路,勇敢地守卫着祖国的边疆,最终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据统计,至少有11位高级军官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战争中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比如父子并肩作战而儿子牺牲,亲兄弟一同英勇赴死,父亲亲眼目睹儿子壮烈牺牲等等。
其中,41军副参谋长曲奎和他的儿子曲宁江便是父子双双上战场的典型代表。1978年,年仅刚入伍的曲宁江,因其白皙秀气的外貌,刚开始时还被战友戏称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白面书生”。但他自小立志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毅然决然拒绝了这种轻视,刻苦训练,常常加练体能,皮肤被晒得黝黑,迅速成长为部队里的“大力士”和“神枪手”,成为一名不可小觑的战斗尖兵。
展开剩余82%曲宁江踏上越南战场时,并未因父亲的身份得到特别照顾。他以普通战士的身份,在兵龄仅一年的情况下毅然走向前线。原本新兵是不允许进入一线的,但他凭着坚定的意志,找父亲“走后门”请求上阵。曲宁江没有辜负这份机会,2月17日所在的尖刀营对越军发起反击,经过28小时鏖战,成功夺下841高地。随后7天,他们坚守高地,抵御越军多次强攻。直到2月24日接到紧急转移命令,前往另一战场。
转移途中,部队遭遇埋伏,曲宁江先后被流弹击中右肩、左腿和左臂,伤势极重,几乎无法持枪,但他仍坚持掩护战友,奋战到最后一刻,最终因失血过多,在越南高平市西南方壮烈牺牲。事后,他被授予一等功。得知儿子英勇牺牲,曲奎眼含热泪,却充满自豪地说:“不愧是我的儿子,爸爸为你骄傲!”
同样经历亲人牺牲痛苦的,还有41军副军长毛余。毛余的儿子毛晓东于1969年入伍,军中表现突出,曾获二等功,后考入解放军大学,毕业后成为全军最年轻的连长之一。越战期间,毛晓东暂代营长,负责掩护主力部队撤退。3月14日,他接令炸毁高平三座大桥后阻击敌军一个小时。经过仔细计算,毛晓东判断炸桥需时一小时,而主力已远在10公里外,阻击无必要。因通信受阻,他临时变更计划,炸桥后迅速撤离,避免了整营被困河岸边被歼的惨剧。遗憾的是,数日后他在夺取高地战斗中被流弹击中,英勇牺牲。
41军的另一位高级将领周开源,也经历了儿子壮烈牺牲的噩耗。周开源是抗战老兵,1944年15岁即参军,历经东北和广州多地战斗。1978年12月任41军121师政委,奔赴前线。其子周伟原为广州湛江工厂工人,战前瞒着父亲报名参军,主动请求入123师战斗单位“塔山英雄团”,该团在辽沈战役中发挥关键作用,英勇抵御国民党军多次冲锋,保障锦州战役胜利。周伟能力非凡,却仅上前线4天即牺牲。周开源直到战后28天跨境作战结束才知儿子已战死。121师在战役中表现卓越,全师歼敌近三千,位列29个陆军师第四,然而这位睿智英勇的师政委,却不得不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深重悲痛。
除了41军,将军级官员中160师师长张志信同样经历了儿子牺牲的惨痛。张志信1945年参军,历经东北民主联军和抗美援朝,因战功升任师长。他的儿子张力从小便立志参军,严格遵循父亲“靠真本事,不搞特殊”的教诲,成为一名优秀解放军战士。1979年2月17日,张力作为侦察兵随先遣部队越境作战,凭借灵敏头脑和矫健身手频频立功。2月27日侦察时遭遇敌军伏击,张力身中两弹,负伤严重,却毅然反身掩护队友撤退,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1岁。临终前,他向父亲托付:“我没有让你失望,不要悲伤!”得知噩耗的张志信强忍泪水,向儿子军礼致敬,称其为“好样的儿子,我为他骄傲”。尽管悲痛,作为师长,他依然坚守岗位指挥战斗。
比起父子同战场更令人心碎的是,有的父亲亲眼目睹儿子牺牲。446团团长曹从连就是其中之一。3月2日,他与445团兄弟团协同作战时,偶遇儿子曹辉。虽然地点严峻,但能见到亲人依然令人欣慰。曹辉主动索要父亲烟火,战前曹从连反复叮嘱他:“别坐坦克上,太危险。”然而身为尖刀连成员,曹辉必须坐在坦克上,坦克攻击才无死角。他服从命令,不顾父亲劝告。当坦克遭敌火攻击时,曹辉被击落倒地,鲜血染红战场。曹从连愤怒悲痛,险些冲锋陷阵,被战友死死拉住。随后他指挥部队歼灭敌军,并攻占沙巴县城。曹辉被追授三等功。
还有部分军官更是失去了不止一个孩子。开国少将江燮元就是典型,他带着两个儿子一同上战场,虽牺牲一子,但幸存一人。江燮元曾是四野名将,曾指挥塔山阻击战,战后受林彪嘉奖。1979年战争爆发,他率军赴广西边境,带着三子江鲁平和四子江南平参战。临战前,他严厉告诫两子:“必须上前线,不能当胆小鬼,不立功不回家!”起初两人均有战功,江鲁平在一次侦察中不幸中弹腹伤极重,英勇抵抗后牺牲,年仅26岁,获追授二等功。江燮元接获勋章时,这位沙场老将也禁不住泪流满面。
耿氏兄弟则全部在越南战场英勇牺牲。50军150师副参谋长耿进福大儿子耿军与二儿子耿晓康均参军作战。兄弟俩同在一连,分别担任班长和副班长。初战表现优异,3月初遭敌军包围,经历两昼夜激战,虽保住阵地但伤亡惨重。连长计划夜间突围,耿晓康自愿带头开路,首当其冲牺牲。耿军留守断后,面对猛烈敌攻和弹尽粮绝,选择壮烈跳崖殉国。耿进福夫妇收到两子遗书和立功证明,悲痛欲绝。
云南保山军分区副司令员刘斌也失去了两个儿子。战前,他严肃告诉妻子:“战争打响,咱们家能上的都上。”刘斌的两个儿子刘光、刘明都赴前线作战,妻子和女儿也参与支前。刘光作战立功后进入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深造,毕业时成绩优异,谢绝留校和机关安排,坚持回基层带兵。1981年12月执行任务时不幸触雷受伤身亡。刘明不愿调
发布于:天津市天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