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会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字数变化不大。
---
1954年,蒋介石亲信爱将桂永清被拔擢为三军总参谋长,权势显赫,风头正劲,频繁活跃于名利场上,享受着权力带来的各种荣华富贵。此前,桂永清的名声却极为不佳,他的所作所为早已为军中人所诟病,甚至成为士兵们的笑柄和谈资。
当消息传出他非但没有被贬,反而高升,自然激起了许多人的愤怒和不满。可由于其背后权势庞大,加上人情世故复杂,大家虽然愤懑,却都敢怒不敢言,只能将怒火压抑在心底。
展开剩余91%1954年8月11日晚,桂永清应邀参加一场由台湾省主席魏道明主持的豪华晚宴。席间觥筹交错,宾客尽欢,桂永清也沉浸于酒精和热闹气氛之中,直至深夜方才离席。谁料,刚刚回到家没多久,这位总长便突发重病,迅速暴毙,令众人震惊。
蒋介石听闻此事后,表现得异常冷静,只淡淡地说了句:“知道了,吩咐下去,这事不能张扬,不得调查,外面只说是病逝。”
那么,桂永清为何在军中如此不得人心?他究竟干过哪些令人发指的恶事?虽然是蒋介石的亲信,为什么最终却遭到蒋的冷遇甚至掩盖?
回溯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民众的抗日情绪如潮水般高涨。尤其是青春年华的学生们,纷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响应号召,热血澎湃。
这让国民党当局深感威胁。为了控制学生群体,他们以“抗日救国”为名,于1938年在武汉设立了“战时干部训练工作团”。蒋介石任团长,陈诚为副团长,桂永清则任教育长。
“战干团”挂着抗战的旗号,实则暗中洗脑青年,灌输反共思想,意图将热血的学生变成自己的工具。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战干团”随军南迁至重庆。团内大多是逃难的学生,他们文化水平较高,思想觉悟也逐渐提高,开始察觉该组织的阴谋。
然而,这些手无寸铁的学生对抗这套体系无能为力,只能用文艺表演的方式,在迁移途中向群众宣传抗战,表达爱国情怀。
桂永清对此颇为支持,批准学生们组建“忠诚剧团”,鼓励他们用艺术传播思想。
1940年初,“忠诚剧团”排练并上演了一出名为《李自成之死》的戏剧,剧中借太平天国失败警示当前抗战,反响热烈,深受观众喜爱。
但这出戏也引起了隐藏在观众席的特务怀疑,有人向桂永清报告:“这剧有问题,可能是共产党在暗中搞地下活动。”
桂永清抱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秘密逮捕了50多名参演学生,仅有少数幸免。
为了立功,他对学生们施以酷刑,刑罚残忍至极。年少学生因不堪折磨崩溃,胡乱招供,牵连出更多无辜者。
最后涉案学生竟多达200余人,但桂永清根本不求真相,只为彰显功绩,下令秘密处决。
这些学生中,有的被活埋,有的惨遭殴打致死,有的无法忍受折磨自尽,剩下的被枪决。两百多条鲜活生命,就此无辜凋零。
逃脱的学生赶到重庆,向社会名流陶行知求助,揭露国民党屠杀学生的罪行,社会舆论顿时哗然。
《新华日报》大篇幅曝光此事,引发公众强烈谴责。国民政府在压力下被迫撤销桂永清职务。
为避风头,蒋介石将桂永清派往德国任武官。令人震惊的是,他非但未受应有惩罚,反而过得逍遥自在。
俗话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桂永清满手鲜血,却靠着拍马溜须,一路高升,似乎好运气快用尽。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决定将海军司令部直属军政部,军政部部长由陈诚接任,他兼任海军总司令,缺副司令一职,便极力推荐桂永清。
尽管桂永清对海军事务一窍不通,但他擅长巴结权贵,能与蒋介石身边红人打成一片,陈诚最终任命他为海军副司令。
不久,陈诚懒得亲理事务,直接让桂永清代理海军总司令一职。
海军上下对此空降总司令极不服气,特别是“重庆号”巡洋舰舰长邓兆祥,更是对其卑劣作风嗤之以鼻。
邓兆祥以正直和爱国闻名,他领导的“重庆号”全员多为知识分子,许多是刚毕业大学生,他们坚守理想,致力于建设强大的中国海军。
1949年2月20日,邓兆祥对国民党腐败失望透顶,率舰全员起义,转投人民解放军阵营。
这起义让国民党海军实力迅速衰退,桂永清顿感惶恐,预感自己的头颅难保。
果不其然,蒋介石闻讯勃然大怒,过去对桂永清的积怨瞬间爆发。
桂永清的懒散、拍马、拉帮结派、贪污行为蒋介石尚能容忍,但军舰投诚实在令他颜面扫地,恨不得当场处决。
蒋介石怒吼:“给我找回来!无论翻江倒海也要把那船找回来,炸了它,炸了它!”
然而“重庆号”已安全抵达解放军沈阳军区,受到军民热烈欢迎,毛泽东、朱德也第一时间发来贺电。
桂永清自知无力回天,幸得陈诚求情,蒋介石这才罢手,再次放过他。
1952年4月,桂永清辞去海军司令职务,被蒋介石任命为总统府参军长。
两年后,在陈诚的鼎力支持下,他再次晋升为参谋总长,授予一级上将军衔。
桂永清被荣誉冲昏头脑,誓言“痛改前非”,感恩戴德地向蒋介石表忠心。
然而这番“忠诚”的戏码不过昙花一现,终究化为泡影。
1954年8月11日,魏道明主持的晚宴上,桂永清畅饮至深夜,回家不久即突发身亡,留下无数猜测与疑云。
蒋介石冷静地命令:“不许调查,不得外传,就说是病逝。”
桂永清的生涯充满了贪欲与肮脏交易,尽管其父母期望他成为正直清明的人才,但他最终辜负了这份厚望。
1924年,桂永清靠家族资助考入黄埔军校,凭借聪明才智和人际交往成为校内风云人物。
在校期间,他表现出色,参加两次东征,却因贪婪在第二次东征中差点丢命。
当时惠州一片混乱,街头散落大量财富,桂永清趁乱大肆搜刮,违反军纪。
同袍举报后,蒋介石震怒,下令处死,幸被何应钦求情,才得以幸免。
北伐战争中,桂永清凭借坚守桥头阵地,击退敌军,俘获七千余人,声名大振,升为旅长。
其后小人得志,横行无忌,甚至公然违抗蒋介石提拔人选的命令,引发冲突。
被何应钦送往德国留学,虽学习军事知识,但未改本性。
回国后,他凭借拍马屁
发布于:天津市天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