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末,驻扎在朝鲜云山附近的韩国第一师师长白善烨上将突然急匆匆地赶到美军指挥所。当他走进指挥所时,满脸惊慌地喊道:“中国军队入朝了!我建议我们立刻撤离阵地再做打算!”
然而,出乎白善烨意料的是,指挥所里的美军长官们对此反应冷淡,甚至放声大笑。一名美国军官不屑一顾地说道:“你确定消息可靠吗?中国已经失去了参战的最佳时机,现在朝鲜局势已经注定,参战也无济于事。”
另一名美国军官也跟着附和:“即便中国军队来了又能怎样?我们有飞机、坦克和大炮,他们有什么?”话音刚落,指挥所里的美军官员们都哄堂大笑。看着这些自负的美国军官,白善烨感到深深的无奈,于是他说:“那我请求与美军第一骑兵师第8团交换防线,撤出云山阵地。”
展开剩余88%自美军参与朝鲜战争以来,他们就一直低估韩国军队的能力。听到白善烨的请求,美军长官们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同意了换防。但白善烨心中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因为他知道中国军队的指挥官王家善是他的老上级,他对中国军队的实力非常清楚,预感到美军将面临严重的损失。
果不其然,白善烨的第一师还未完成换防时,志愿军就发起了对云山阵地的猛烈进攻。
白善烨与志愿军的“老上级”
那么,白善烨如何与一位志愿军师长有过交情?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要了解这一切,还得从白善烨的悲惨身世说起。1920年11月23日,白善烨出生在朝鲜平安南道江西郡。当时的朝鲜正处于日本帝国的统治下,人民在压迫与贫困中苦苦挣扎。白善烨的家庭也没有例外,父亲白润祥在他年仅7岁时因病去世。家庭的支柱突然倒塌,母亲方考烈带着三个孩子不得不四处流浪,度日如年。
有一天,方考烈情绪崩溃,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她带着三个孩子准备跳入大同江自尽。关键时刻,白善烨的姐姐哭喊着劝阻母亲,最终成功说服了母亲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经过这段艰难的经历,白善烨的家庭逐渐迎来了转机。方考烈偶然遇到一家橡胶厂正在招聘女工,白善烨的姐姐顺利应聘,母女两人勤劳工作,渐渐解决了生活困境。与此同时,白善烨和弟弟也得到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1939年,白善烨顺利从平壤师范学校毕业,他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决定到东北一带发展,这一决定也为他日后遇到王家善创造了条件。
白善烨在东北考入了伪满洲国奉天军官学校。在这里,他遇到了后来成为志愿军师长的王家善。王家善早年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才华出众,回国后他先后担任了抗日的游击队领导,但不久后因为种种原因他又成为了伪满洲国军官学校的教官。王家善的经历充满曲折,既有对抗日本侵略的辉煌,也有为日本效力的耻辱。
尽管白善烨在奉天军官学校表现平平,未能引起王家善的注意,但两人的交情始于那段岁月。
王家善的起义与白善烨的恐惧
王家善的历史可以说充满了戏剧性。作为国民党潜伏在东北的地下工作者,王家善不仅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的营口起义更是令他成为了中国解放军的一员。在起义成功后,王家善投身到解放战争的阵营,最后在朝鲜战争爆发时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一名师长。
这一切让白善烨对王家善产生了深刻的印象。由于曾经在伪满洲国服役,白善烨深知中国军队的强大,尤其是面对王家善时,他更加感到自己无法抵抗中国的军队。
1950年云山战斗
当志愿军入朝参战的消息传来时,白善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当时,他驻守的云山阵地成了志愿军首要攻击的目标。经过慎重考虑,白善烨决定请求与美军换防,以避免陷入中国军队的包围圈。尽管美军指挥官不以为然,白善烨依旧尽全力实施撤退计划。
1950年11月1日,志愿军对云山阵地发起了猛攻,这场战斗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军队与美军的首次正面交锋。志愿军仅以极小的损失就击溃了驻守在云山的美韩联军,缴获了大量武器和装备。白善烨的部队未能及时撤离,部分韩国士兵因此被歼灭,白善烨意识到中国军队的强大,他的恐惧也变得更加真实。
结局
白善烨的命运并没有因此停滞,随着韩国战局的变化,他的职务也发生了改变。1951年,他被提拔为韩国第一军的军长,历任多个重要职务。然而,尽管在战场上屡次有成功的“表现”,白善烨依然无法改变自己在战争中的懦弱形象。在朝鲜战争的终结后,白善烨继续在韩国军队内高升,最终被任命为陆军参谋总长、联合参谋本部总长等职务。
然而,他的历史也始终未被遗忘,2009年,白善烨参加过的“间岛特设队”历史被披露,他因此被列入韩国政府公布的“韩奸”名单。这一切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历史将永远公正地审判每个人的行为。
白善烨在2020年去世,享年100岁。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从一个朝鲜人到成为韩国的军事领袖,他的经历既是一段悲剧,也是一段充满教训的历史。
发布于:天津市天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